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傅立斌研究员、宁波大学易俗教授和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陈澍研究员应邀来西北师大物电学院进行学术交流
[发布单位: 来源: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 发布时间:2025-07-10]
2025年7月1日,应西北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和理论物理学术交流平台邀请,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研究生院副院长傅立斌研究员、宁波大学易俗教授和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陈澍研究员来学院进行交流指导。
7月1日下午,傅立斌研究员、易俗教授和陈澍研究员与理论物理研究所教师进行座谈,座谈会由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洪学仁副院长主持,学院相关学科师生20余人参加交流。
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副院长洪学仁对各位专家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和衷心感谢,并为各位专家介绍了我院理论物理学科建设和发展现状。随后,理论物理研究所研究生分别就量子电池、强子物理等问题进行汇报,三位老师分别进行点评,和在场师生进行深入交流,并提出了一系列建议意见。最后,傅立斌研究员、易俗教授和陈澍研究员就我院理论物理学科的建设成果和科研进展,结合人才培养等提出了宝贵的建议。
专家简介
傅立斌,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研究生院研究员。1994年兰州大学物理系理论物理专业本科毕业,保送直接攻读博士学位,师从我国著名理论物理学家段一士先生学习广义相对论和拓扑场论,1999年获得博士学位。1999年至2001年在北京应用物理与计算数学研究所做博士后,与陈式刚院士和刘杰研究员合作,开始从事强场物理的理论研究。2001年入北京应用物理与计算数学研究所工作,受聘副研究员。2005年破格晋升为研究员。期间,先后访问香港浸会大学非线性中心、新加坡国立大学工程计算系和量子工程中心、澳大利亚国立大学非线性物理系、香港中文大学物理系和理论物理所合作研究。2003年至2004年,曾作为洪堡学者在德国马克思-普郎克物理复杂系统研究所工作一年。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借调至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研究生院工作,2018年1月正式入职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研究生院。2022年1月,傅立斌同志任研究生院副院长;自2023年2月起,主持研究生院行政工作。发表SCI论文200余篇,其中Phys. Rev. Lett. 12篇,Phys. Rev. A/B/C/D/E 100余篇。SCI总引用3000余次,单篇最高引用212次,H指数28。从事的强激光与原子相互作用的研究,与所在单位承担的国家重大工程密切相关,由于这方面的贡献,他获得第十届于敏数理科学奖(2014年)和院科技创新一等奖(2016年)。
易俗,1993年获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士学位,1996年获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硕士学位,2002年获得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博士学位。之后在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和美国莱斯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2005年10月入选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入职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任研究员。2010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资助,2012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17年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2025年1月全职加入宁波大学任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冷原子分子物理与量子模拟和量子精密测量。主持过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科技部重点研发项目课题。
陈澍,1999年在中科院物理所获得博士学位。1999年到2004年先后在德国拜罗伊特大学,杜塞尔多夫大学和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04年11月入选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2008年至今为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2014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基金,2017年入选万人计划领军人才。近期主要研究方向:低维拓扑体系及非厄米拓扑系统的理论研究;相互作用冷原子系统及BEC的理论研究;量子相变和动力学相变理论,量子严格可解模型研究。已发表学术论文150多篇,其中在Phy.Rev.系列超过100篇。
::::::::版权所有 2010-2012 西北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
地址:兰州市安宁区安宁东路967号 邮编:730070 电话:0931-7971503 Email: wdxybgs@nwnu.edu.cn
甘公网安备62010502001275号 陇ICP备1700046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