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应用物理与计算数学研究所王建国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大学屈一至教授应邀来西北师大物电学院开展学术交流
[发布单位: 来源: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 发布时间:2025-04-02]
3月24日,北京应用物理与计算数学研究所王建国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大学屈一至教授应邀来西北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工程开展学术交流,分别为师生作了题为《复杂原子分子动力学》和《重离子碰撞电荷转移过程的理论及应用研究》的学术报告。报告会由物理系主任颉录有教授主持,相关学科师生40余人听取报告并参加交流。
王建国研究员的报告主要围绕四个方面:复杂原子分子物理问题、介观体系原子分子动力学、飞行器中原子分子动力学和核医学中原子分子动力学,详细介绍了涉及的复杂原子分子动力学过程,并提炼出相应的具体科学问题。该报告内容为相关领域科研人员提供了宝贵的研究方向与思路,对提升原子分子物理研究的学科交叉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指导价值。
屈一至教授首先介绍了重离子碰撞的研究背景和意义,对相关的物理图像作了生动讲解,随后介绍了其课题组发展的适用于不同能区的理论方法,最后介绍了其课题组在重离子碰撞理论研究方面的进展。
报告会后,王建国研究员和屈一至教授与师生进行了深入交流。
【专家简介】
王建国,北京应用物理与计算数学研究所研究员,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基金委数理学部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长期从事原子分子物理基础理论和武器物理规律研究,在离子-原子碰撞强耦合理论方法、等离子体中的原子过程非微扰计算等方面取得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研究成果,发表论文300多篇。参与组织、领导并主持完成多项国防科研重大项目,解决了面向国家重大需求中的一些重要问题,为国防科技事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军队进步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
屈一至,教授,博导,中国科学院大学党委委员。长期从事计算原子分子物理、等离子体物理等理论计算研究工作,发展了相对论性多通道理论和程序。对于重粒子碰撞电荷转移过程,发展的分子轨道强耦合方法,是目前国际上处理低能、极低能离子碰撞过程最精确的方法之一,在冷原子物理、天体物理、等离子体物理以及化学、生物反应中都有重要的应用。应邀在全国原子分子物理会议,全国计算原子分子物理会议,全球华人物理会议以及国际原子分子数据及其应用会议等一系列国际、国内会议上作大会邀请报告。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发表论文80余篇,其中Physical Review A 40多篇。现任中国原子分子物理会议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国家粒子输运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
::::::::版权所有 2010-2012 西北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
地址:兰州市安宁区安宁东路967号 邮编:730070 电话:0931-7971503 Email: wdxybgs@nwnu.edu.cn
甘公网安备62010502001275号 陇ICP备1700046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