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信息公开  学术动态

我院成功举办“原子结构、碰撞与光谱应用技术专题研讨会”

[发布单位:    来源: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    发布时间:2020-12-10]


2020年11月28日和12月5日,“原子结构、碰撞与光谱应用技术专题研讨会”以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在西北师范大学教学9号楼A701会议室举行。

此次研讨会由西北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原子分子物理与功能材料甘肃省重点实验室以及激光等离子体光谱甘肃省国际合作基地主办,会议主题包括:离子束与等离子体相互作用、高电荷态离子的结构与光谱、原子数据的精确测量与评估、激光诱导击穿光谱基础研究及应用、等离子体中的原子分子过程等。会议先后邀请了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马新文研究员、复旦大学魏宝仁教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朱林繁教授、清华大学王哲教授、上海交通大学俞进教授和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刘玉柱教授分别作了题为“高电荷态离子精密谱学和超快碰撞动力学研究”、“带电粒子作用下分子的碎裂机制研究”、“分子内壳层空穴特性及调控研究”、“LIBS定量化”、“应用驱动的激光诱导击穿光谱研究”和“基于LIBS和SPAMS技术的大气原位在线检测研究”的学术报告。研讨会由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院长张登红主持,副校长董晨钟教授和物电学院教师、研究生60余人参加会议。

在11月28日的研讨会上,马新文研究员首先介绍了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依托的大科学装置——兰州重离子加速器冷却储存环(HTRFL-CSR)。马新文研究员指出,基于重离子储存环CSR,通过电子束能量扫描可以得到高分辨的电子-离子复合过程的精密谱,能够细致地提供电子复合过程结构和动力学信息,因此CSR是研究电子复合过程的理想平台。随后,介绍了其团队近几年在CSR上开展的高离化态离子电子复合过程的研究成果和最新进展,获得的高精度电子复合截面、速率系数等原子参数对天体、实验室等离子体研究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也有助于检验当前理论模型。最后,介绍了超快碰撞动力学研究的最新进展,包括分子库仑爆炸、超快解离以及团簇二聚体单边双电离态的碎裂过程。

魏宝仁教授介绍了自主发展的冷靶反冲离子动量谱仪,并借此开展了在带电粒子作用下分子碎裂过程研究,特别是碳氢分子离子中质子迁移和异构化过程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烷烃等有机分子的双电离解离可以产生H3+分子离子,认为该过程有可能是是宇宙中形成H3+离子的重要途径之一。此外,还介绍了其团队发展的用于理论研究重离子碰撞过程的含时密度泛函方法,以及未来与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合作开展重离子碰撞过程的实验研究,为相关的研究领域提供精确的碰撞参数。

朱林繁教授首先介绍了分子内壳层空穴研究的背景和意义;简述了该研究团队发展的应用于原子分子物理研究的非弹性X射线散射技术;最后,介绍了他们开展的关于分子内壳层空穴特性和调控研究进展。

在12月5日的研讨会上,王哲教授在报告中介绍了引起激光诱导击穿光谱(LIBS)定量结果的不稳定来源于基体效应带来的实验重复性差和激光等离子体空间及演化过程中的分布不均匀所导致的总粒子数波动是测量不确定性的主要因素;在等离子体演化140ns后外激波产生,内激波向下运动与物质碰撞导致物质下移;发现光束整形方法相比于传统高斯型脉冲光谱RSD提高了30%-70%。

俞进教授详细介绍了机器学习应用于LIBS光谱数据处理原理,分析指出引起LIBS定量分析不准确的主要原因为化学、物理基体效应;其中机器学习、大数据处理可以有效降低化学基体效应带来的影响,最后讲述了引入迁移学习有效降低岩石的定量化分析中的物理基体效应。

刘玉柱教授首先介绍了单颗粒气溶胶质谱技术原理及其应用在大气环境检测和烟尘元素定量分析的研究,其次深入研究了激光与物质作用机理及其动力学过程并利用激光结合光电探测技术,深入开展大气污染物在线探测研究。

此次研讨会有助于我院师生了解当前原子物理学研究前沿,拓宽师生视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也是我院探索在新形势下开展国内交流与合作的一种新尝试。

::::::::版权所有 2010-2012 西北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

地址:兰州市安宁区安宁东路967号 邮编:730070 电话:0931-7971503 Email: wdxybgs@nwnu.edu.cn

甘公网安备62010502001275号 陇ICP备1700046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