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信息公开  学术动态

西北师范大学理论物理学术交流与平台建设”系列报告之王迪博士

[发布单位: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    来源: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    发布时间:2018-05-10]


5月7日下午,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西北师范大学理论物理学术交流与平台建设”项目的资助下,应我院孙艳军副教授邀请,兰州大学核科学与技术学院王迪博士在教学9号楼A701会议室做了题为“电荷-宇称(CP)对称性破坏”的学术报告。

  

报告从以下四个方面展开:1、CP破坏的含义;2、标准模型中的CP破坏机制;3、幺正三角形及其测量;4、中性介子混合系统和介子衰变中的CP破坏。

从1964年人们首次发现CP破坏现象至今,这个领域就一直成为粒子物理研究的前沿。CP破坏是解释宇宙中物质-反物质不对称的基本要素,也是寻找超出标准模型的新物理的重要窗口。CP变换是指物理系统在电荷共轭变换和宇称变换下的联合变换,在这一变换下,不同种类的相互作用会表现出非常不同的性质。在电磁相互作用时,C和P变换下系统是分别守恒的;中微子参与的弱相互作用时,C和P对称性却分别被最大程度的破坏,但是CP仍然是守恒的。为了解释1964年在K0介子系统衰变实验时发现的CP破坏现象,标准模型理论用弱相互作用时夸克的味道本征态与质量本征态不同,二者之间由CKM矩阵进行联系来解释。当CKM矩阵的矩阵元存在虚部时,CP就不再守恒,即CP破坏了,而且随着这个虚部越大,CP破坏的程度也越来越大。三维的CKM矩阵由于满足么正性条件,可以在复数平面上引入对应的三角形,从而从理论上对这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进行预言。进而,借助于实验,就可以对这个三角形进行检验。目前实验的大量的数据均与标准模型预言的三个内角很好符合,只在个别地方存在由实验误差引起的偏差。但是,如果这些微小偏差的确存在,那将会意味着存在超出标准模型理论的新物理,这也是CP破坏研究引人入胜重要原因。

对于具体的CP破坏,王迪博士从带电粒子衰变时的直接CP破坏、中性粒子震荡时的间接CP破坏以及当二者同时存在时的混合CP破坏三个角度进行了理论分析和部分实验检验。对于带电B介子系统,直接CP破坏最大达到0.38;对于D介子系统,由于目前发现的CP破坏太小,和实验误差无法区分,因此可以认为还没有发现存在CP破坏。

报告结束后,学院老师、学生与王迪博士围绕CKM矩阵的虚部与CP破坏的联系,D介子衰变中的CP破坏可能性大小,间接CP破坏中CP破坏如何随时间演化等问题展开了深入细致的讨论。

【报告人简介】

王迪,兰州大学核科学与技术学院博士,主要从事粒子物理方向粲物理领域和CP破坏领域的研究工作。目前在PRL, PRD 和 JHEP上各发表一篇文章。

::::::::版权所有 2010-2012 西北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

地址:兰州市安宁区安宁东路967号 邮编:730070 电话:0931-7971503 Email: wdxybgs@nwnu.edu.cn

甘公网安备62010502001275号 陇ICP备1700046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