砥砺奋进的五年 | 学院巡礼: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 ——弘扬优良传统,谱写发展新篇
[发布单位: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 来源: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 发布时间:2017-10-27]
党的十八大以来,西北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在学校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坚持“夯实基础、拓宽口径、重视实践、培养能力、提高素质”的培养思路,本科教育规模适度扩大;按照“提高质量、调整结构、规模适度”的原则,积极探索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改革,大力发展应用型和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进一步强化研究生培养的各个环节,稳步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加强重点学科建设、创新团队建设,大力提升承担国家重大项目、大型应用型和横向项目以及开展高水平、标志性科学研究的竞争能力。在全面提高师资队伍水平的同时,加强力量相对薄弱学科的队伍建设,加大对高层次、不同学缘结构人才的引进力度,加大青年教师培养力度,不断提升青年教师整体实力。
一、以学科建设为龙头,学术水平显著提高
学科水平是高校办学水平和综合实力的最主要体现,学科的竞争是大学竞争的基石,学科建设是构筑高等学校核心竞争能力的必由之路。
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始终把学科建设作为各项事业发展的“龙头”来高度重视,根据“合理布局、强化特色、突出重点”的原则,贯彻“教学和科研并重、科学与技术结合”的指导思想,以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和效益、改善学科结构、发挥学科整体优势为宗旨,努力建设一流的学科体系。
五年来,教师工作业绩突出,高水平研究成果稳步提升,年科研经费达500余万元,在SCI 期刊发表论文400余篇。其中,在Nat. Commun., Nat. Photonics, Phys. Rev. Lett., ACS Appl. Mater. Inter., Appl. Phys. Lett., Phys. Rev. A、B、E, Scientific Reports,Nanotechnology 等相关专业一、二区刊物发表学术论文90 余篇。其中,袁萍教授课题组2014年首次拍摄到自然界球状闪电的全过程及其发射光谱,相关论文“Observation of the Optical and Spectral Characteristics of Ball Lightning”发表在国际知名物理期刊《Physical Review Letters》(PRL 112, 035001,2014)上,论文被该杂志选为Highlight 和Editor's suggestion(主编推荐)文章,被美国物理学会网站以焦点(Physical Review Focus)的形式突出介绍,并在Physical World,New Scientist 等知名网站刊发。该研究成果首次证实了自然界中球状闪电的产生形式以及主要成分,将有助于理论和实验上对球状闪电的进一步探究。成果消息先后被央视、人民日报、科技日报等多家媒体报道。
经过多年的发展,学院现有物理学、电子科学与技术2个甘肃省一级重点学科;拥有物理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物理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点,物理学、电子科学技术两个一级学科硕士点和电子与通信工程专业工程硕士学位点及物理学、材料物理、电子信息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等4个全日制本科专业。
二、以科研平台建设为重点,打造优秀学术团队
科研平台建设是高校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开展科学研究、集聚和培养创新人才、开展学术交流活动的重要基地。
五年来,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把科研平台建设作为社会服务功能的重要载体,全面提升学院核心竞争力和学科内涵建设。继2010年“甘肃省原子分子物理与功能材料”重点实验室建设以来,学院在研究平台组织结构搭建、科研方向设置、人才队伍培养、学术氛围营造、发展规划等方面开展了扎实有效的工作。2015年,段文山教授主持的“西北师范大学理论物理专业等离子体理论研究方向学术交流和人才培养平台建设”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批准。2016年,杨鸿武教授负责申报的“甘肃省智能信息技术与应用工程研究中心”获批建设,该工程研究中心围绕智能语音信息处理和智能传感与检测关键技术展开研究,为我省民族地区的民汉双语教学、面向教育的远程实践性增强现实教学环境构建、工农业生产及军队后勤保障提供智能检测和信息化产品及技术服务。
五年来,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平台建设紧跟学科发展前沿、瞄准国家需求、面向区域发展、整合相关资源,凝练学科方向,彰显学院特色,积极开展创新性研究,获取原始创新成果和自主知识产权;采取引进、培育、培养等方式,聚集一批省内外同研究领域有一定影响的创新人才和学术骨干,形成一批相对稳定、结构合理、充满活力,富有创新和协作精神的学术团队,为全面提升学院综合实力提供了保障。2016年,物理学科入选西北师范大学优势学科,电子科学与技术学科入选西北师范大学特色学科。
三、以学生成长为中心,培养大学生创新意识
习近平总书记在给第三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的大学生回信中指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一批又一批德才兼备的有为人才为之奋斗。”大学生科技创新团队是促进高等学校转变教育思想观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强化创新创业能力训练,增强高校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在创新基础上的创业能力,培养适应创新型国家建设需要的高水平创新人才的有效途径。
2008年,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正式启动大学生科技创新平台建设计划。2013年,学院组建“创想工兵”大学生科技创新团队。2014年,学院“创想工兵”大学生科技创新团队喜获全国首批百支大学生“小平科技创新团队”荣誉称号。该团队是西北师范大学“本科生学术能力提升计划”支持下,以智能传感技术与应用为研发方向开展学术科技实践活动的学生科研团队。团队每年选拔优秀在读本科生加入形成跨年级的人才梯度培养,保证了科研活动的持续性。“小平科技创新团队”称号的获得,是对学院大学生科技创新团队建设的高度肯定,大大提高了学院全体师生的创新信心。
五年来,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学生加入科技创新团队的人数占学院学生人数的30%,参加专业学科竞赛人次数显著增加。学生在“中国机器人大赛”中获得一等奖21项,二等奖17项;在“ 全国大学生智能车竞赛”中获得总决赛二等奖1项,西部赛区二等奖5项、在“ 全国大学生物联网创新应用设计大赛”中获得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
目前,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已在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形成了“全院联动、全员参与、全程指导、全面提升”的学生学术科技创新氛围,有效地推动了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在高水平聚集的师资队伍的引导下,学院本科教学以学术科技活动为鲜明特色,坚持依托“未来园丁训练营”“未来工程师训练营”和学生科技创新团队、学科竞赛等专业能力培训平台,全面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和创新能力。
四、“回首青春,分享成长”,聚校友促交流谋发展
为展示校友风采、扩大学校影响、激励后学成才,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进一步加强和校友的沟通联系,举办了以“回首青春,分享成长”为主题的杰出校友论坛,在激发物电人的母校情结和反哺母校热情的同时,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研讨学科前沿问题,促进学院和校友事业的共同发展。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510所研究员李得天、中科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陈建敏,中科院安徽光机所研究员刘建国、暨南大学教授李宝军、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刘银年、西安交通大学教授徐忠锋、南京理工大学教授金成等杰出校友先后返校作了相关领域学术报告,讲述了个人成长发展的心路历程,激励物电学子踏实勤奋、有所作为。在杰出校友刻苦钻研、百折不挠的科研精神鼓舞下,学院师生的科研思维得到有效拓展,科研热情得到充分激发。
五、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全面加强党建工作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高度重视,并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在12月7日至8日召开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在重要讲话中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
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党委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立德树人,坚守培养人类灵魂工程师的高地,通过实施五项措施,全面加强党建工作。一是认真贯彻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要求,严格落实党委书记抓党建责任制,细化分解任务,定期召开党委会、党政联席会,研究、安排部署党建工作,推动党建工作责任制全面落实;二是建立学院党委委员联系基层党支部制度,深入支部,督促指导工作落实;三是以党建“领导核心化、学习制度化、管理规范化、服务常态化、监督全程化”为抓手,从严落实党建责任、加强班子自身建设、严肃党内政治生活、规范档案资料等方面,加强“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党组织建设,提升基层党建工作水平;四是规范“三会一课”、民主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等制度,将党建工作专项考核形成制度化、规范化;五是深入开展“两学一做”,围绕思路谋划、保障措施、服务大局、履职尽责、发挥作用等方面,强化班子成员履行分管领域党支部党建职责。
同时,为加强基层党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在实践中充分发挥党员带头作用,全面践行大学生“四自”工作,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根据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实践和学科竞赛较多的实际情况,创新性地建立“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临时党支部”,在外出参加比赛过程中发挥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打造了一支高素质、有专业特色的学生党员队伍。
喜迎十九大,争创新业绩。新的机遇下,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按照学校第七次党代会的部署和要求,围绕学生成长这个中心,依靠教师发展这个根本,突出教学重心,凸显“加宽加厚增美增强”的工作主线,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力争把学院建设成为在国内外有一定影响的、具有明显优势与特色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教学研究型理工学院。
::::::::版权所有 2010-2012 西北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
地址:兰州市安宁区安宁东路967号 邮编:730070 电话:0931-7971503 Email: wdxybgs@nwnu.edu.cn
甘公网安备62010502001275号 陇ICP备1700046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