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系列学术报告之邓翔宇教授和袁强华副教授
[发布单位: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 来源: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 发布时间:2017-07-03]
6月30日下午4:30,学院在教学9号楼A409报告厅举行了本学期第四场教师系列学术报告,邓翔宇教授和袁强华副教授分别作了题为《人工神经网络及其在图像处理中的应用》和《大气压等离子体技术制备纳米TiO2薄膜》的学术报告。报告由赵松峰教授主持。学院教师、研究生和本科生共100余人参加了报告会。
人工神经网络(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s)是一种模拟动物神经网络行为特征进行分布式并行信息处理的算法模型,其作为人工智能的主要技术流派之一,已经在模式分类、数据映射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和应用。邓翔宇教授在介绍人工神经网络基本算法的基础上,对第三代人工神经网络PCNN(脉冲耦合神经网络)在用于图像处理时,其脉冲耦合特性与参数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详细的介绍。通过对PCNN神经元点火机理的研究发现,网络中存在着一种掩蔽神经元生物学特性(脉冲发放特性)的“数学耦合点火”现象,对这一现象进行深入研究,提出了一种消除数学点火的参数自适应设置算法,并给出了一种具有精细脉冲发放特性的PCNN改进模型,在此基础上,给出了改进PCNN在图像分割、边沿检测、图像去噪等方面的具体应用。
袁强华副教授首先对等离子的基本概念及其应用进行了详细介绍。大气压冷等离子体射流在材料表面处理、等离子体医学以及纳米科技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其显著优点是无需真空设备,可以在开放空间而非狭窄放电间隙内产生非平衡等离子体。双频大气压冷等离子体射流兼具较长的等离子体羽、低的气体温度、高的电子密度以及强的化学活性等优点。之后袁老师介绍了最近的两方面工作:“混晶相纳米TiO2粉体的合成以及光催化性能的研究”和“大气压双频冷等离子体射流合成N掺杂TiO2纳米纤维的研究”。利用不同双频驱动组合(50 k Hz/110 MHz和100 kHz/100 MHz)的大气压冷等离子体射流,分别以四氯化钛和钛酸异丙酯为钛源,开展了大气压双频冷等离子体射流一步法制备纳米二氧化钛光催化剂,以及氮、碳掺杂二氧化钛光催化剂的探索研究。
【报告人简介】
邓翔宇,教授,兰州大学无线电物理专业(数字图像处理方向)理学博士。IEEE Transactions on Systems、 Journal of Computing Science and Engineering等期刊特邀审稿人。2010年获甘肃省教科文卫“师德标兵”荣誉称号;2016年被评选为“学生最喜爱的教师”;作为第一指导教师指导团队在“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TI杯全国大学生物联网设计竞赛”、“全国高职高专3G通信技能大赛”和“挑战杯”大学生科技作品竞赛等赛事中多次获奖。
邓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数字图像处理、信号与信息处理,完成教育教学研究项目2项,获校级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出版教材2部;参与完成省级精品课程1门,指导学生参加学科和技能竞赛获国家级奖2项、省级奖2项。参与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主持完成省自然基金1项、主持完成教育厅研究生导师项目1项,主持及参与完成横向项目4项,其中1项获省教育厅高校科技进步二等奖;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其中SCI、EI检索4篇、权威10余篇。
主要承担本科生《电路分析》、《信号与系统》、《通信原理》、《数字信号处理》、《单片机原理及应用》、《MATLAB语言》以及研究生《智能控制理论及应用》课程的教学工作。
袁强华,副教授,硕士生导师,苏州大学博士。2014年入选首届西北师范大学“青年教师教学科研之星”资助计划,2015年入选《2015年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者选介》,2015年西北师范大学“优秀班主任”。主要从事低温等离子体及其环境中的原子分子过程研究。主持并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第五十批面上资助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第五批特别资助项目和甘肃省高等学校研究生导师科研项目4项,在研项目1项。在Phys. Plasmas.、Appl. Phys. Lett.、J. Phys. D: Appl. Phys.等杂志发表论文10余篇。
袁老师近年来主讲《高等数学I》、《高等数学II》、《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数学的智慧与乐趣》等课程,并参与高等数学系列课程、《电动力学》省级精品课程和《数学的智慧与乐趣》校级精品课程建设。
::::::::版权所有 2010-2012 西北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
地址:兰州市安宁区安宁东路967号 邮编:730070 电话:0931-7971503 Email: wdxybgs@nwnu.edu.cn
甘公网安备62010502001275号 陇ICP备17000462号-1